豬、牛、雞等畜禽肉類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食物,但近年來,由豬、牛、雞等畜禽引發的食品安全事故頻繁發生,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餐桌上肉類的安全已經成為政府部門、食品企業及消費者高度關 注的焦點問題。有行業人士認為,實現畜禽養殖、屠宰加工、物流配送、消費終端等全產業鏈的無縫監管,做到肉類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勢在必行。
肉類追溯
據了解,從今年4月,贏在移動開始利用RFID、二維碼等物聯網技術,助力豬、牛養殖廠建設養殖產業鏈追溯體系,即對豬、牛個體或群體進行身份標識,以記錄、追蹤豬牛飼養全過程,有效預防和控制重大畜禽疫病,提高畜禽衛生監管水平,保障餐桌上的肉類安全。
1.國家政策要求餐桌上的肉類安全可追溯
早在2016年1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文中明確提到了要推進食品追溯體系建設。其中,2016年,國家支持3省1市(即寧夏回族自治區、山東省、上海、廈門)開展重要產品追溯體系示范,以肉類、蔬菜、中藥材和乳制品等產品為重點深入開展追溯體系示范工作,打造從生產、流通到消費的全程信息化追溯鏈條。
2. 養殖廠如何實現畜禽肉類追溯體系建設?
據湖南某養豬廠企業透露:“ 家畜家禽產業鏈一般是:配種→妊娠→養殖→屠宰→物流→銷售,每一個環節可能由不同的企業完成,分工特別精細化,而我們負責的是豬的養殖環節,也是非常關鍵的一環,目前我們采用了贏在移動“養殖追溯系統”,以FRID、二維碼為載體對豬進行了身份標識,即一豬一碼,實現豬的飼養有記錄,保障餐桌上的豬肉安全。”
畜禽養殖環節,也就是畜禽的育肥過程。據了解,贏在移動開發的養殖追溯系統,是根據豬、牛養殖的特點,利用RFID、二維碼等物聯網技術手段,對溯源信息進行記錄和展現的,流程如下:
(1)身邊標識:將RFID電子標簽打到豬、牛體內,以記錄、追蹤養殖環節信息。
(2)寫入養殖信息:養殖過程中,相關人員可通過采集器掃描RFID,寫入豬、牛的養殖信息,包括豬、牛的進場、入舍、飼喂、用藥、疫苗、消毒、移欄、淘汰、收購、出欄等。
(3)同步到追溯系統:將寫入的養殖信息同步儲存到贏在移動開發的養殖追溯系統中。
(4)系統生碼:當豬、牛出欄屠宰后,通過贏在移動養殖追溯系統生成二維碼。
(5)信息匹配:將RFID信息與二維碼匹配,即一豬一碼或一牛一碼。
(6)用戶掃碼追溯:當市民購買豬肉、牛肉時,掃碼即可追溯到豬、牛養殖全過程的溯源信息,包括豬牛的養殖環境、養殖日齡、出欄重量、喂食記錄、免疫記錄、治療記錄、環境溫度、環境濕度、氨氣濃度、育成率、料肉比等。通過這些關鍵的數據信息,市民可以判斷所購買的豬肉、牛肉是否安全。
比如,正常的養殖環境溫度是18-25攝氏度,若你掃碼追溯發現溫度值是35攝氏度,則表示你所購買的豬肉、牛肉品質并不好,因為溫度太高的環境下,豬、牛容極易生病。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肉類的安全和健康要求越來越高,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將會越來越多的從事畜禽養殖、屠宰的企業,借力第三方開發的養殖追溯系統,建立養殖產業鏈可追溯體系,實現畜禽的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界定,保障餐桌上的肉類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