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追溯體系助力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發展
時間:2017-09-05 08:31:21來源:本站
當前,建設食品追溯體系已成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內容,2015年12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加快食用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豬肉作為食用農產品中的重要產品,生豬追溯體系建設是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生豬追溯信息管理體系建設現狀 豬糧安天下。“安”是指在保證市場供給穩定的基礎上,確保生豬從養殖到屠宰環節的質量安全。生豬追溯信息管理體系是記錄生豬從出生到養殖、檢疫流通、屠宰加工生產等環節信息,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強化全過程質量安全管理與風險控制的有效措施。
2013年根據國務院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要求,屠宰環節工作職能由商務部劃轉到農業部。由此,生豬養殖-生豬流通-屠宰環節整個產業鏈都屬于農業部的管理范疇,職能界定更加清晰。當前國家建立的生豬追溯信息管理體系和生豬產業鏈來看,主要體現于“三個環節、兩條主線”。
“三個環節”是生豬養殖環節、生豬流通環節、生豬屠宰加工環節;“兩條主線”是圍繞當前生豬建立的管理系統主線:一是為生豬佩戴耳標以二維碼技術為核心貫穿生豬養殖到屠宰的主線(動物標識追溯系統);二是以生豬疫病檢疫業務工作為核心貫穿生豬養殖到屠宰的主線(動物檢疫合格證明電子出證系統)。
動物標識追溯系統為核心的主線是以具有性的二維碼標識為載體,從生豬個體出生為其佩戴耳標開始,在養殖環節通過PC端錄入和終端識讀設備對二維碼耳標進行讀取,完成身份確定、識別,錄入和管理養殖場(戶)基本信息和養殖信息。按照動物防疫法的規定,由各級動物疫病控制管理部門實施對生豬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疫病的強制免疫工作,需記錄防疫檔案。生豬出欄后佩戴二維碼耳標到達屠宰場(廠),屠宰場(廠)相關人員摘取生豬佩戴耳標并讀取信息、注銷,并更新到動物產品及動物標識追溯系統數據庫。2013年的“黃浦江上游死豬漂浮事件”成為社會關注焦點,通過對部分耳標標識信息讀取,在動物標識追溯系統中央數據庫查詢,追溯到浙江嘉興,為追溯問題生豬源頭提供重要依據。
動物檢疫合格證明電子出證系統為核心的主線是為了防止動物疫病傳播和生豬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根據《動物防疫法》《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生豬產地檢疫規程》等法規要求,由法定機構(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及其人員(官方獸醫),依照法定的檢疫程序和方法,對生豬及產品的法定檢疫對象進行檢查并處理的一種行政許可行為。從產地檢疫開始,貨主填寫檢疫申報單,官方獸醫受理并進行現場檢疫,檢疫合格官方獸醫進行簽字確認,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進入運輸流通環節,當跨越省界時,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需對入境動物進行監督檢查,確定動物流通的合法性。進入屠宰環節,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派駐屠宰場的官方獸醫,通過檢查《動物檢疫合格證明》,詢問、臨床檢查的方式對生豬進行入場檢疫,入場后再依次實施宰前檢疫和同步檢疫,發現問題按照檢疫規程等有關要求進行無害化處理,F已基本實現國內外動物檢疫合格證明電子出證聯網,通過動物檢疫合格證對生豬源頭進行追溯。